函證回函不足 海力化工遭遇"非標"審計
IPO 已經折戟的山東海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力化工”),其信用評級正遭受嚴峻考驗。
9日,經濟導報記者從新世紀評級機構獲悉,在最近一期的跟蹤評級報告中,該機構維持海力化工主體信用等級為AA-,展望負面;“12魯海力MTN1和12魯海力MTN2”債項信用等級為AA-。
根據海力化工披露的財務信息,其去年前3季度營業(yè)利潤為1.23億元,而去年全年營業(yè)利潤卻急轉為虧損3.21億元。此外,截至去年底,海力化工賬面數據顯示的剛性債務余額已超過70億元,且主要為短期剛性債務,資產負債率上升至76.97%,流動性風險和償付壓力增大。
新世紀評級指出,更為重要的是,根據海力化工今年4月30日公開披露的2013年度審計報告,該公司所聘審計機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表示“不對海力化工財務報表發(fā)表審計意見”,主要原因是其獲取的銀行函證回函和往來函證回函不足,無法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來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確定其對財務會計報表的影響程度。
據此,新世紀評級初步判斷,上述事項可能會對海力化工及其發(fā)行的債券的信用質量構成重大負面影響,決定啟動不定期跟蹤評級程序,并在進一步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及時披露跟蹤評級結果。
導報記者獲悉,去年上半年海力化工主動退出IPO排隊陣容,即受累于業(yè)績下滑。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1年,海力化工實現(xiàn)主營收入分別為35.46億元、58.97億元和89.26億元,實現(xiàn)凈利潤分別為2.71億元、8.60億元和11.66億元。但2012年前3季度風云突變,公司僅實現(xiàn)主營收入53.61億元,同比下挫23.04%;實現(xiàn)凈利潤1.69億元,同比大幅下滑84.02%。
海力化工注冊資本為3億元,主要生產經營地為淄博市桓臺縣馬橋鎮(zhèn)。該公司是亞洲最大的環(huán)氧氯丙烷生產企業(yè),也是國內最大的己二酸生產企業(yè)。導報記者此前(5月12日訊)獲得的《海力化工申請上市環(huán)境保護技術報告》顯示,該公司擬公開發(fā)行股票不超過1億股,發(fā)行后總股本不超過4億股。其募集資金擬投向三大項目,合計投資總額超過6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