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探討:紀曉嵐與和?的績效考評
乾隆時代,突然發(fā)生大面積饑荒,許多地方民不聊生,百姓急待朝廷安撫,半年后,沒有任何改善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百姓對朝廷非常失望,紛紛請命,希望皇帝能過問百姓疾苦。
滿朝文武至此才統(tǒng)一認識,承認紀曉嵐等少數(shù)人多次提到的大面積饑荒,但卻無人承擔責任,只是互相指責,而且國庫空虛,余糧也難安百姓了。
乾隆皇帝龍顏大怒,認為整個管理團隊出了問題,決定對下屬來一次考評,提高文武的管理水平與意識,從根本上杜絕這類事情的發(fā)生。由于文武百官各有其責,苦無依據(jù)評價各官稱職程度,只好來一次360度考核,其中和?與紀曉嵐的考評最有代表性,結果如下:
1、[和?評分情況]:
1)、上級評價:
和?工作熱情很高,對上級布置的工作總是積極處理、堅決執(zhí)行,談吐之間憂國憂民,充滿激情;
善于領會領導精神,深受下級擁護,平級中大部分官員對和?關系很好,說明和?善于協(xié)調;
也許在每一方面的工作能力上,和?都有不如其他人的地方,但他善于利用資源,團隊成長迅速,是不可多得的管理人才。
綜合結果:優(yōu)
2)、同級官員評價:
95%的官員評價是優(yōu),5%評價是差。
典型意見四類:
和?關心下屬,帶隊能力強,理解上級指示到位,指明方向清楚,同級中再大的矛盾也能化解,合作愉快;
和?能力不足,但是大團隊中的潤滑劑,是團隊團結的核心;
和?工資和大家一樣,但卻能開好車,住洋房,資產(chǎn)來源不明,可能有些問題,但和他相熟的同事都證明,這些財產(chǎn)是他老婆帶來的,與他在朝中顯著的管理才干相比,只是小節(jié);
不了解和?的能力與具體工作情況,但平時待人和謁可親,沒有官架子,感覺是個不錯的人。
極個別評價:
和?這類官員,沒有真實才干,卻善于隱藏自己,分管的事情做得越差,官卻越做越大,這樣的人,朝中有一兩個還不足以為患,但如果滿朝文武都這樣,能人志士就不能為國家效力,國庫日漸空虛,繁榮與人民幸福就談不上了。(乾隆皇帝批語:這樣的說法,反映出對團隊能力的不信任與對領導用人能力的懷疑,缺乏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不宜收錄。)
綜合結果:優(yōu)
3)、下級官員評價:
100%評價均是優(yōu)
以下省略好評數(shù)百條
4)、結果:
總體評價:和?得到滿朝文武考評最高分,由于已經(jīng)官居極品,無法升官,乾隆只好賜與上方寶劍以資嘉獎。
2、[紀曉嵐評分情況]:
1)、上級評價:
紀曉嵐業(yè)務能力突出,專業(yè)能力很高,遺憾的是,過于固執(zhí),執(zhí)行上級指示不堅決,經(jīng)常提出反對意見,影響大局。
此外,與同級關系處理很差,權限認識不清晰,經(jīng)常干涉其他部門事務,對同事間的配合缺乏信任。另外,處理下級關系容易走極端,過于生硬,致使其部門長期缺人。
特別是饑荒問題,雖然紀曉嵐早已發(fā)現(xiàn),可是卻嚴重缺乏溝通能力,無法說服百官承認他的發(fā)現(xiàn),更不能幫助皇帝認清形勢。
紀曉嵐經(jīng)常指責有的官員水平不合格,但卻不能從流程制度上幫助這些官員去提高與改善。
綜合結果:差
2)、同級官員評價:
80%官員評價是差,10%評價是及格,10%評價是優(yōu)。
典型意見:
業(yè)務雖強,但缺乏團隊精神,過于突出個人能力,忽視集體作用;
對其他人缺乏信任感,總以為朝中許多官員不合格;
對上級不夠尊重,愛自做主張;
做任何決定都不愛與大家交流,大家都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
與其他部門配合中,總是出現(xiàn)問題
個別意見:
紀是難得的人才,為百姓與朝廷盡心盡力,家無余財,是難得的忠臣,有原則,應該號召大家向他學習。(乾隆皇帝批語:此人必然與紀關系親密,不足為信)
綜合結果:差
3)、下級官員評價:
30%官員評價是差,30%評價是優(yōu),40%評價是一般
典型意見:
有領導魅力,推動工作能力強,效率高,對國家忠心,對人民負責;
布置工作生硬,要求苛刻;
帶領部門所做工作經(jīng)常得不到皇帝肯定,說明領導水平有問題;
搞不清楚應該向哪個方向發(fā)展,因為老紀的主張常會被皇帝否定,為國做事還是聽命行事,總是讓下屬面臨選擇。
4)、結果:
總體評價:差,排行處于朝廷末列,由于規(guī)定這次考評處于最后10%的管理者被淘汰,紀曉嵐被降職處理,乾隆皇帝親切地希望他多多歷煉,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質。紀曉嵐也開始認識到自己與和?等人巨大的差距,是告老還鄉(xiāng)?還是從此得過且過,混一個好評?沒有拿定主意。
后來,乾隆皇帝將此決定昭告天下,安撫不滿的黎民百姓,希望百姓能通過朝廷這次的行動,加強對朝廷的信心。
后續(xù):
三年后,滿朝文武管理素質大大提高,官員間團結一致,和?式的大臣充滿朝廷。而饑荒依舊進行,只是乾隆一個人不知道而已。
從以上紀曉嵐和和?的績效考核結果來看,360度考核考察的更多是人情、人味和關系,而不是我們工作中需要拔高的能力。但是,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又怎么能很武斷地說他們兩個誰更合適管理呢?
考試大思考:
1. 紀曉嵐與和?代表管理者兩種不同風格的下屬,究竟是人際關系重要還是業(yè)務能力重要,考核的標準該如何界定?我覺得這是一種平衡的問題,只知道玩弄權術的人,歷史證明是失敗的,同樣只管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的人,也很難獲得成功。
2. 這里單純從考核結果來說,似乎和?考績優(yōu)良,但歷史對于和?的評價比紀曉嵐要差,為什么相差如此之大?和?為什么在乾隆身邊能獲得贊許,這其中不能不佩服和?的能力,現(xiàn)代管理學中人際關系的形成關鍵還在于這個組織文化,不同的組織文化對人際關系的需求與要求也不一樣。所以,就當時來說“康乾盛世”已經(jīng)達到了乾隆事業(yè)的頂峰,乾隆晚年可能更需要和?這樣馬首是瞻的臣子。從當時的角度來說,和?是抓住了乾隆的心理(也就是老板的心理),但等嘉慶上臺時(新老板),組織文化(也可以說老板的文化)又變成另外一種,此時的和?為什么被抓住把柄,也相信與乾隆對其的考核結果有關。
3. 既然談到考核,免不了會提到諸多考核方法,但任何考核方法主要是根據(jù)當時的情況以及特定的條件而進行的,而不是迷信某一種考核方法。
當時因為饑荒,民不聊生,乾隆想通過考核中下層管理團隊,來解決民怨民生問題。但殊不知乾隆沒有看清當時的形勢,朝中大部分都是和?式的人物,采取360度其實沒有什么實質意義,反而會損害了紀曉嵐這樣忠心愛國的人才,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考核還不如不考核”。本人倒是認為如果這里面加入目標管理(即要解決饑荒問題)或許更好一點,同時成立考核委員會,主要由紀曉嵐式的人物擔任,負責監(jiān)控落實過程考核,但考核不是萬能鑰匙,需要因時因人考慮,切忌沒摸清情況就著手考核。
4. 其實乾隆到晚年還是很可悲的,很多事情都被蒙在鼓里,就像這次考核一樣,最后饑荒依舊進行。如果他采取早年下江南的實地考察的形式,或許能收到更多一手資料,但是不是他不實地考察就不了解一手資料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實乾隆心理很清楚,也就是老板心理很清楚一切東西,不要隨意去揣測老板的意圖,不然老板就不是老板了。關鍵是在乾隆(老板)當時怎么想的?所以,我這里大膽斷定乾隆最后成為孤家寡人是其自己自欺欺人的一種表現(xiàn)。
5. 回到最后一句話:“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又怎么能很武斷地說他們兩個誰更合適管理呢?”確實在很多企業(yè)都存在和?、紀曉嵐式的人物,但他們誰更適合管理呢?本人認為,紀曉嵐也好,和?也好,都是臣子,也就是說不能超越主子的權限,不能功高蓋主,這是底線(也是潛規(guī)則),剩下的都好說。其次,為什么不能既做紀曉嵐,又做和?呢?其實晚年紀曉嵐也在學習和?,和?也在研究紀曉嵐;說明他們都在對方找到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但紀曉嵐終究成不了和?,和?也不愿意成為紀曉嵐,說明內心他們是排斥的。但這給予我們職場中人又是一警示,職場中要重視兩種風格的存在,兼兩者之長、舍兩者之短,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在組織中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課程推薦
- 中級會計職稱普通班
- 中級會計職稱特色班
- 中級會計職稱精品班
- 中級會計職稱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40元/一門 450元/兩門 680元/三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680元/一門 1200元/兩門 1800元/三門 |
購買![]() |
- 中級會計職稱機考模擬系統(tǒng)綜合版
- 中級會計職稱機考模擬系統(tǒng)實驗版
模擬題庫 | 題庫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實驗版 | 題庫特色 |
240元/一門 480元/兩門 720元/三門 |
購買![]() |
最新新聞
網(wǎng)站地圖
專業(yè)知識水平考試:
考試內容以管理會計師(中級)教材:
《風險管理》、
《績效管理》、
《決策分析》、
《責任會計》為主,此外還包括:
管理會計職業(yè)道德、
《中國總會計師(CFO)能力框架》和
《中國管理會計職業(yè)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試:
包括簡答題、考試案例指導及問答和管理會計案例撰寫。
專業(yè)知識水平考試:
考試內容以管理會計師(中級)教材:
《風險管理》、
《績效管理》、
《決策分析》、
《責任會計》為主,此外還包括:
管理會計職業(yè)道德、
《中國總會計師(CFO)能力框架》和
《中國管理會計職業(yè)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試:
包括簡答題、考試案例指導及問答和管理會計案例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