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上市公司不誠信成毒瘤 投資者維權難
有著200多年歷史的美國股市,遵循著一條公認的守則:保護最弱小的投資者,也就是保護整個華爾街。反觀A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屢出問題,不誠信已經成了資本市場上的一顆毒瘤。如最近的紫鑫藥業(yè)造假案,被稱為“銀廣夏第二”。復牌后多個跌停等著它,股民的數(shù)十億元財富眼看就要灰飛煙滅,股民疾呼:“中國的股票二級市場就是一個屠宰場!”由于造假成本低,收益高,上市公司造假已經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廣大中小投資者一不小心踩上“地雷”,往往會遭受重大財產損失。而由于相關制度建設的不到位,投資者想通過法律手段來挽回自己的損失,其難度之大,不亞于上青天。因此,建立一整套嚴格的糾錯機制(如退市、承擔無限的民事賠償責任等),讓上市公司對造假“談虎色變”,中國股市才會有希望。
中恒集團:
機構疑似提前
獲知負面消息
案例
幾乎每一次上市公司虛假信息的曝光,都會引發(fā)股價的急速下跌。而廣大散戶,又都是股價暴跌的最大受害者。
9月1日,中恒集團復牌(此前的8月23日,中恒集團停牌),不出市場所料,中恒集團開盤即被牢牢釘在跌停板上。9月2日,中恒集團繼續(xù)大跌6.7%。算上8月22日的跌停,短短三個交易日,中恒集團的股價已經從20.30元跌到目前的15.34元。中恒集團如此跌勢,是因山東步長無法完成約定的銷售任務,經雙方協(xié)商同意解除協(xié)議。去年11月5日,中恒集團將旗下梧州醫(yī)藥的產品總經銷權交由山東步長。根據(jù)當初的協(xié)議測算,中恒集團制藥板塊2011年度將實現(xiàn)收入約23億元,2012年度將實現(xiàn)收入約30億元,以后三年每年均有遞增。受此利好刺激,中恒集團股票曾一氣完成5個漲停。
讓廣大散戶質疑的是,在8月22日,也就是中恒集團停牌前一交易日,多家機構聞風出逃,甚至不惜跌停出貨,從而避開了后面的大跌。“為什么機構能提前獲得消息割肉出局?廣大散戶只能死扛?中恒集團有沒有事先向機構泄漏?”一位股民在股吧里的抱怨引來眾多跟帖。
紫鑫藥業(yè):
銀廣夏第二?
相比中恒集團被質疑信息披露不對稱,投資者對紫鑫藥業(yè)的控訴更是直接――被稱為“銀廣夏第二”。8月16日,媒體報道稱,紫鑫藥業(yè)以人參貿易為托,大肆注冊空殼公司,隱瞞關聯(lián)交易,進行自買自賣,被指復制銀廣夏騙局。公司股票于8月17日開市起臨時停牌,待調查結果公布后復牌。
資深股民李先生告訴記者,前一段還在重倉操作該股,幸虧近段時間大盤不好,自己已經從7月底就空倉了。“紫鑫藥業(yè)要開始瀑布般的跌停表演了。紫鑫藥業(yè)對A股市場而言,將是新一輪信任危機的開始!本W民“悠然?汀币苍诰W上評論道:紫鑫藥業(yè),有餡餅的地方都有陷阱,而且往往是一個餡餅旁有十個陷阱。漲,散戶苦;跌,散戶苦。珍愛生命,遠離紫鑫!
類似的事件,A股市場上在不斷重復。2007年,杭蕭鋼構344億元的“天價合同”案,讓杭蕭鋼構收獲了12個漲停,當信息造假消息曝光后,連續(xù)的跌停讓投資者們措手不及;2011年3月2日,彩虹精化公告,控股子公司彩虹綠世界簽署了4份銷售意向性協(xié)議。而在公告之前,彩虹精化股價一路飆升。但是,該份公告存在多處重大錯誤,包括交易對手方名稱、注冊時間、注冊地址、交易對手方股東名稱、交易對手方之間是否存在關聯(lián)關系和協(xié)議簽署日期等。8月4日,彩虹精化復牌,股價持續(xù)跌停。
針對彩虹精化虛假信息案件,著名財經評論員朱大鳴上表示,誠信是上市公司的最起碼基礎,可是中國的上市公司有多少完全能做到真正的誠信呢?大家擠破頭上市無外乎是想一夜暴富,通過股市來圈錢,管理層監(jiān)管的責任尤為重要。
信息不透明導致股民損失慘重
影響
與造假給上市公司及參與的機構帶來的豐厚“收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信息嚴重不對稱的股民虧損累累。一般而言,虛假利好消息出來后,公司股票往往會慣性沖高,很多不明就里的股民高位接盤。此后,即使虛假信息沒有曝光,股民也會遭遇高位套牢的命運。而一旦虛假信息被曝光,更是會面臨斷崖似的連續(xù)跌停,連割肉出局的機會都沒有。
以“寶安石墨礦”事件為例,中國寶安子公司貝特瑞網站上去年曾披露,“(中國寶安旗下雞西市)貝特瑞擁有近2.68億噸儲量、適合于鋰離子二次電池用的優(yōu)質石墨礦產資源,可以確保原料供給穩(wěn)定、持續(xù)!贝撕螅嗉胰虛(jù)此發(fā)表研報指出,中國寶安將成為新能源電池“負極龍頭”,推薦買入。而針對上述多家券商發(fā)布的研報,中國寶安并沒有及時糾正。今年1月19日晚間,該公司稱其控股子公司貝特瑞目前已完成石墨烯制備工藝的小試,正在進行中試,并已提交了該產品相關技術的發(fā)明專利申請一項。
今年1月下旬,市場上“石墨”概念橫行,以中國寶安為龍頭,方大炭素、中鋼吉炭、新華錦、天富熱電等與石墨沾邊的個股紛紛走強。中國寶安股價至2月22日創(chuàng)出25.45元新高,較1月19日公告前漲86%。然而,從2月23日早盤開始,石墨烯概念股全部綠色開盤,板塊整體遭到市場拋棄。3月1日,有投資者在深交所的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向中國寶安發(fā)問:“機構研報所說黑龍江寶安新能源公司(寶安子公司)在雞西有1億噸石墨礦儲量,不知是真是假?”中國寶安稱:“公司在雞西有個石墨產業(yè)園,主要是從事石墨深加工,目前沒有石墨礦。”
不少股民在“石墨概念”行情尾聲階段高位接盤中國寶安,被深度套牢。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4月19日,股民李某請求證監(jiān)會對國泰君安等四家券商及相關證券分析師在“中國寶安石墨礦”事件中涉嫌虛假陳述進行查處,并正式向證監(jiān)會遞交了《對國泰君安等券商及證券分析師的投訴信》。證監(jiān)會也表態(tài)稱,建議受害投資者提起訴訟,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然而,到目前為止,股民的投訴依然沒有得到最終的答復。
2007年杭蕭鋼構344億元的“天價合同”案,更是讓廣大投資者損失慘重。不少投資者集體到法院起訴杭蕭鋼構虛假陳述。從2007年5月份集體訴訟開始,其間經歷了“暫停受理”、“中止訴訟”等一系列波折,直到2009年5月此案才塵埃落定,在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調解下,杭蕭鋼構與118名投資者達成了協(xié)議。100余位原告獲得杭蕭鋼構的一次性現(xiàn)金賠付約400萬元。職業(yè)投資人郇良指出,猖狂的虛假信息和內幕交易,是散戶難以擺脫“韭菜”命運的罪魁禍首。保護散戶,就要對虛假信息、內幕交易下重手。
監(jiān)管處罰力度有待加強
政策
上市公司造假之所以如此肆無忌憚,關鍵原因在于造假成本太低,而收益卻太為誘人。馬克思曾經說過,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上市公司造假主要集中在中小上市公司身上。而中小上市公司造假的動力來源,就是利益!爸行」咎貏e是小盤股,股份較小,操縱空間大。不少機構與上市公司勾結,通過造假造成股價大幅上漲,從而牟利。這種現(xiàn)象在A股太正常了,幾乎每一個小盤股背后,都有這樣的故事!鄙钲谀乘侥紮C構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以勁嘉股份為例,媒體報道稱,在獲悉公司與外方簽訂重大合同后,公司高管向幾家基金公司泄密,有三家基金2009年下半年從不持有勁嘉股份,到大筆買入并重倉持有,再到全部賣出該股,分別買入5891萬元、6490萬元和3178萬元,賣出金額分別為7150萬元、7399萬元和3782萬元,分別獲利約1260萬元、900萬元和600萬元。盡管到目前為止,尚沒有直接證據(jù)顯示這三家基金是在提前獲得消息后低買高賣,但內幕交易的嫌疑卻無法洗刷。杭蕭鋼構在發(fā)布重大合同后,連續(xù)12個漲停,這背后又成全了眾多的“財富故事”。
相比發(fā)布虛假消息帶來的暴利,相關的監(jiān)管處罰卻如同隔靴捎癢,成為廣大股民詬病的一大焦點。
彩虹精化發(fā)布虛假信息,使得股價劇烈波動,很多投資者損失慘重。而彩虹精化受到的懲罰卻是:(彩虹精化虛假信息發(fā)布)源自彩虹精化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永弟、董事沈少玲和副總經理劉科未能恪盡職守、履行誠信勤勉義務,違反了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票上市規(guī)則(2008年修訂)》第2.2條、第3.1.5條和第3.1.6條的規(guī)定,對上述違規(guī)行為負有主要責任。對于深圳市彩虹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的上述違規(guī)行為和該所給予的上述處分,將記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并向社會公布。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以來,因為信息發(fā)布失實,有3家企業(yè)被公開譴責,5家企業(yè)被公開處罰,7家企業(yè)被公開批評。這樣的處罰力度,對于被處罰企業(yè)來說顯然是“不疼不癢”,也很難對其他公司起到警示作用。
出臺“嚴刑峻法”
對造假說“不”
措施
從去年底,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中國概念股涉嫌財務造假進行調查,隨著調查的深入,中概股曝出的樁樁造假丑聞,震驚美國上下。到今年5月底,美國已經有18家中國公司被納斯達克或紐約證券交易所停牌,4家企業(yè)被勒令退市。很多中概股股價被腰斬甚至更慘烈(例如,東方紙業(yè)股價從13.6美元跌到3.8美元)。SEC的霹靂手段,讓世人見識了美國資本市場對不誠信企業(yè)的處罰力度。
而在A股市場上,上市公司為了各種目的肆無忌憚的發(fā)布虛假信息,已經成為A股市場上的毒瘤,對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fā)展和廣大股民獲得財產性收入,都是巨大的障礙。而監(jiān)管處罰的缺位,更是進一步助長了造假之風。業(yè)內人士指出,面對目前的形勢,必須出臺嚴刑峻法,極大地抬高造假成本,從嚴打擊造假,才能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
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就指出,圍繞紫鑫藥業(yè)的造假,所有監(jiān)管、所有審計一齊失靈。從銀廣夏到紫鑫藥業(yè),足夠印證投資者與市場的痛苦。請監(jiān)管部門盡快查證,并且堅決推出退市機制,讓造假者在第一時間退市,承擔無限的民事賠償責任,直到傾家蕩產。
財經作家謝宏章也表示,對于業(yè)績造假的問題公司,有關方面首先要從思想上樹立起“零容忍”的監(jiān)管理念。對于造假公司,做到發(fā)現(xiàn)一起、查處一起,堅持從嚴查處的原則,該退市的堅決退市,該退錢的全額退錢,該賠償?shù)暮敛涣羟。在此基礎上,再追究問題公司和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通過采取經濟、行政、刑事等綜合措施,使得相關公司和人員不僅得不到因造假帶來的任何好處和便宜,而且由于違法成本遠高于違法所得、造假風險遠大于造假機會,不得不付出因造假帶來的巨大代價。從而還資本市場以一方凈土,增強股市投資的信心。
還有律師界人士提議,中國股市應該借鑒發(fā)達國家經驗,完善普通投資者的追償機制、法律訴訟機制,提高違法違規(guī)成本。例如在美國等西方成熟的資本市場中,投資者一旦發(fā)現(xiàn)信息披露缺失,其直接的反應就是集體索賠和起訴。由于投資者無須為集體訴訟支付訴訟費,而且,如果索賠成功,發(fā)起的律師行將獲得約占總賠償金額30%的分成,這就極大地鼓舞了律師行和投資者的訴訟熱情,這無疑意味著公司信息披露缺失的成本大大增加。
課程推薦
- 初級會計職稱特色班
- 初級會計職稱精品班
- 初級會計職稱實驗班
- 初級會計職稱機考模擬系統(tǒng)綜合版
相關文章
35家上市公司涉嫌放高利貸 最高年利率24.5% (2011-09-05 09:52:25) |
中報烏龍“八宗最” 上市公司責任心亟待加強 (2011-09-01 09:43:32) |
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價值評估研究課題發(fā)布 (2011-08-25 09:51:41) |
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企業(yè)價值評估協(xié)同監(jiān)管溝通會在京召開 (2011-08-24 09:23:57) |
融資融券業(yè)務門檻將取消 將大幅提升投資者參與度 (2011-08-22 10:25:38) |
中國上市公司內控有了量化標尺 (2011-08-11 09:20:50) |
證監(jiān)會修改上市公司資產重組與配套融資規(guī)定 (2011-08-08 10:07:16) |
積極穩(wěn)妥推進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fā)展 (2011-07-22 14:38:56) |
稅總明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稅問題 (2011-07-14 16:09:59) |
上市公司破產重整司法解釋正在醞釀推進 (2011-07-13 10: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