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China》:國際會計證書 洋為中用
簡介: 各種國際會計資質證書涌入中國,財務人員還要在本土化與國際化之間各取所需。
中國專業(yè)人才的國際化接軌可以從不斷涌入中國的各種國際會計資質證書得到側面的印證。1990年就進入中國的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在財務經理人圈內幾乎是人盡皆知,后起如英國特許管理師公會(CIMA)也在2004年進入中國之后把培訓和認證做得有聲有色。而目前另外兩家海外會計師協(xié)會也開始大力在華推進自己的資質認證,但策略卻各不相同。
全球擁有6.5萬名會員的美國管理會計師協(xié)會(IMA)采取了一項極為大膽的本土化策略,今年7月在注冊管理會計師(CMA)的培訓和考試中全面推行中文。按照IMA的CEO保羅?謝曼(Paul Sharman)的話說,“我們要為那些英文不流利的人除去(獲得國際資質認證的)障礙!
擁有12.8萬會員的歐洲最大的會計專業(yè)協(xié)會英格蘭及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xié)會(ICAEW)則在仔細栽培它在中國的第一批75名英國皇家特許會計師(ACA)的學員,通過今年8月高級階段考試的學員將有機會前往英國帶薪實習一年,并在完成最后的案例分析考試后獲得ACA資質證書!拔覀兊牟呗允菐椭總參加學習的學員都能夠獲得ACA證書。”ICAEW中國區(qū)首席代表何南星說。這就意味著加入培訓之前學員必須通過英文能力的測試。
兩大協(xié)會不同的認證策略也反映了歐美兩種文化的差異。IMA顯然希望通過推出中文認證確立自己的后發(fā)優(yōu)勢,快速滲透中國市場。謝曼兩年前就來到中國實地考察CMA的市場潛力,“我發(fā)現(xiàn)有許多人對管理會計的資質認證感興趣,對IMA和CMA也很了解,卻無法好好利用,”他說。原因就是因為考試需要用英文!拔覀內绻奄Y質證書變成只有懂得英文的上層階層人士才能涉獵的考試,就無法幫助本土經濟和本地經理人發(fā)展。”謝曼補充說。換言之,IMA的著眼點是國內人數(shù)更為廣泛的國企和私企財務經理人的市場。
IMA雄心勃勃,除了考試全部翻譯成中文之外,目前也在全面更新網站,力爭不久后將所有相關的培訓資料、模擬測驗等全部翻譯成中文,并且計劃招募本土的老師為學生進行線上輔導。謝曼預測明年國內通過CMA的人數(shù)將壯大到500到1000人。如果中文考試獲得成功,IMA還計劃推出俄文和阿拉伯文的認證考試,繼續(xù)拓展國際版圖。
ICAEW則選擇了差異化戰(zhàn)略,希望將ACA在英國和歐洲的身價也帶到中國來。從超過四萬元的培訓考試費用,到與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合作提供獎學金計劃,再到聯(lián)系英國的會計師事務所為通過兩階段考試的學員安排帶薪實習,ICAEW希望從誕生伊始就確立ACA的含金量。同時ICAEW的推廣也更具針對性,第一批學員中有93%來自國內的會計師事務所。何南星表示希望課程的培訓,包括英文水平的提高,能夠幫助本土會計師增加國際視野和閱歷。
當然,ICAEW去年正式在華推廣時也考慮過語言和本土化的問題。當時的考慮是,英文有助于提升學員對會計知識體系的掌握,且一些科目牽涉到英國的法律和稅法,不是翻譯可以解決的問題,何南星說。不過ICAEW目前在籌備一項國際會計準則的認證培訓項目,并為此著手對國際會計準則和培訓教材進行翻譯,幫助更多中國財務經理人掌握國際會計準則。
至于是否能夠學以致用,ACA第一批學員海康人壽的財務經理裘海燕的回答頗有代表性。他認為隨著中國會計體系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接軌以及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基于英國成熟財稅法律制度的ACA整套知識體系對于國內會計人才的未來發(fā)展明顯具有前瞻意義。而萬隆會計師事務所上海分所的陳健的感受更為直觀:“課程很難,但是發(fā)現(xiàn)自己英文寫作的功力大為提高了!
本土化還是國際化,最終還是要財務人員各取所需。
(《CFOCHINA》雜志 吳晨 2007-8-30 )
課程推薦
- 初級會計職稱特色班
- 初級會計職稱精品班
- 初級會計職稱實驗班
- 初級會計職稱機考模擬系統(tǒng)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