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十年將聚焦于經濟增長質量
近日于香港舉行的“富達中國投資團隊媒體論壇”上,富達的中國投資專家團隊,包括安東尼?波頓(Anthony Bolton)、王文瑩(Martha Wang)、馬日暉(Stephen Ma)及馬磊(Raymond Ma),共同就中國前景發(fā)表看法,并一致表示,盡管中國的經濟增速放緩,但其增長相對發(fā)達國家而言仍非常具有吸引力。
在富達投資總裁安東尼?波頓看來,中國正處于稱為“S曲線”發(fā)展模式的初期,就如同二三十年前的韓國、中國臺灣地區(qū)或日本,而其增長規(guī)模是前所未見。波頓表示,他根據當前中國的發(fā)展動力而作出投資選擇,投資重點是在未來十年內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行業(yè),包括內需、消費及服務行業(yè),而遠離從事國際出口的公司。中國作為世界制造業(yè)基地的時代即將結束,而中國政府也不希望繼續(xù)扮演這一角色,這一點是“十二五”規(guī)劃側重發(fā)展個人消費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
富達基金經理王文瑩認為,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國的“十二五”規(guī)劃制定了多項目標,包括建設社會保障性住房以及改革社會財富分配。若相關的規(guī)劃成功落實,中國經濟將可順利轉型為由內需帶動。未來十年對中國而言十分重要,因為中國將聚焦于經濟增長質量而非僅僅增長幅度,并以此作為其競爭優(yōu)勢。25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博客專區(qū))令人口逐漸老化并持續(xù)減少,同時工資急劇上揚,使中國作為世界加工基地的優(yōu)勢日益減少。幸而,中國政府將銳意落實必需的改革,為經濟尋求新的增長動力。
就目前風險而言,王文瑩認為市場過分憂慮中國的通脹問題,原因是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即將見頂回落。當前的通脹壓力,除某些結構性因素外,大部分都源于金融危機后政府推出的大量刺激經濟方案,造成流動資金過剩。自去年初開始,中國政府已逐步減少推出刺激經濟方案,并因通脹升溫預期而于2010年第四季度開始收緊銀根,預計相關效應將于今年稍后時間體現。
富達基金經理馬日暉表示,隨著中國繼續(xù)推行結構性改革以保持經濟增長,政府將推出更多刺激消費政策以推動內需。中國政府即將推行的政策主題圍繞產業(yè)升級,發(fā)展新行業(yè)如可替代能源、環(huán);ぜ安牧,以及改善收入分配,以建設和諧社會。明顯例子包括增建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能源項目,以及進行產業(yè)升級,使國內工業(yè)從傳統(tǒng)低附加值的組裝制造行業(yè)轉型至機械生產及信息科技等高附加值行業(yè)。此類計劃勢將成為政府未來五年及更長時間的施政方針。
在加息方面,富達基金經理馬磊預期中國政府仍會調高利率,以對抗通脹。他認為,今年上半年所面臨的通脹壓力將更大,而預期今年下半年仍有加息一到兩次的可能性。然而,馬磊預期加息對中國消費市場的增長將不會造成太大打擊。他認為,國內居民的消費能力較易受到物價指數以及加薪預期的影響,而目前中國的工資仍在上揚。一般而言,中國消費者不會對加息有太大反應。此外,馬磊也預期加息對股市影響有限。與利率相比,市場流動資金對中國股市的影響更大,特別是A股市場。
課程推薦
- 初級會計職稱特色班
- 初級會計職稱精品班
- 初級會計職稱實驗班
- 初級會計職稱機考模擬系統(tǒng)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