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清水河:貧困縣60億造城爛尾記
清水河新城區(qū)――一幢幢爛尾樓在坡地上曬太陽。新華社發(fā)
如果當初把建新城的幾個億全埋進舊城改造,舊城變好了,誰愿意走呢?
―――老居民劉三
從兩山夾峙的狹隘山溝溝,搬到25公里外的一片陽敞坡,遷城計劃聽起來很美。
然而,對于一個至今未脫帽的國家級貧困縣,這個新城夢卻被現實無情擊碎。
據新華社報道,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計劃斥資60多億元建新城,但用地違規(guī)、資金不繼,一場歷時10年的造新城運動,結果是留下了一堆爛尾樓。
左有銀汞山、右有平頂山。兩山夾峙中,一條終年清淺的淡水河穿城而過,清水河縣也因此得名?h城所在的城關鎮(zhèn),只有一條南北向的主街道―――永安大街,路面寬約10米。由于已經有30多年路齡,如今它早已大坑小洼、破爛不堪。
早上6點多,縣城的高音喇叭還沒有響,79歲的郝連就來到了街對面的稍麥館吃早飯!扒逅、和林格爾、托克托這三個縣,解放時是呼和浩特的三大門戶,不拿下來,根本解放不了內蒙古”,老人土生土長,曾任清水河縣解放后第二任縣長,非常熟悉這個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老縣城。
講起老縣城歷史,老人滔滔不絕,無比自豪,但一提到近10年在王桂窯鄉(xiāng)(現宏河鎮(zhèn))崛起的新城區(qū),他頓時語氣堅決:“那是個笑話,我們老住戶肯定不搬。”
空城 耗資2億成鳥巢
清水河縣是呼和浩特市最南邊一個貧困縣,與山西接壤。雖然南依長城,西瀕黃河,境內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但該縣自上世紀80年代初被定為國家級貧困縣以來,30多年一直未能脫帽。
1998年,呼和浩特市委領導一次來到清水河縣開會,講話中建議:鑒于舊城山路崎嶇、交通不便,妨礙地方經濟發(fā)展,不如換個地方建新城。2001年到2002年期間,上級領導再次到清水河縣,重提建設新城區(qū)一事。
“舊城是個山洼洼,各項硬件條件都差,街道也窄,歷屆縣領導也都想挪個地方大展手腳”,今年5月7日,縣政府辦主任王換成承認,為舊縣城挪窩的想法其實由來已久。
清水河縣國土局一份新城區(qū)建設匯報材料證實,2001年前,在呼和浩特市委建議下,新城區(qū)先是選址城關鎮(zhèn)北的喇嘛灣鎮(zhèn)、以及鄰縣托克托發(fā)電廠附近,并計劃占用托克托縣一部分土地。由于要占用部分農田,托縣農民強烈反對,呼和浩特市委多次出面協(xié)調無果,2002年,新城地址不得不改選到王桂窯鄉(xiāng)一側。
“之所以看中王桂窯鄉(xiāng)西北側的山坡,主要因為那里交通便利、地勢平坦開闊”,王換成解釋,新城區(qū)緊靠209國道,而且有山西大同至準喀爾煤礦的大準鐵路線通過,“再說這也是距省城(呼和浩特)最近的地方!
今天,在距舊縣城25公里的宏河鎮(zhèn)(原王桂窯鄉(xiāng))北,原本寬約兩車道的國道旁,突然豁出一條寬約50米、8車道的寬大路口,顯得十分氣派醒目。路口兩側,各有一幅美麗精致的巨幅畫,畫面是清水河縣兩大著名景觀:層層梯田之上的北堡長城和險峻雄奇的黃河老牛灣風景。從這個路口進去,就是清水河新城。不過,經過10年的規(guī)劃建設,它并未如神話般崛起,而是成了一個巨大的爛尾樓工地。
走進新城,只見5平方公里范圍內,除了寬闊的中央水泥大道、綠化帶以及路兩旁一幢幢大樓,罕有人跡,儼然一座寂靜的空城。其中部分政府大樓已經完工,如用蒙文、漢文同時鐫刻的清水河縣地方稅務局大樓,建筑外觀線條流暢、潔白靚麗,院內已建好近200平方米的草坪空地、升旗臺等基本配套設施。沿坡道而上,大馬路兩側分別矗立著縣財政局大樓、未掛牌的縣政府大樓、縣法院、縣看守所,以及未全部完工的縣教育局大樓、縣一中教學樓等。而在中央大道后端,約有2/3的路面僅簡單鋪了一層沙子,路兩側的建筑多半也只是打了地基,或建了少部分。
由于長期無人進駐,目前只有一位老人看管,這些漂亮的現代化洋樓已成了野鳥天堂。天氣晴好時進入新城,不聞人聲,只聽得一片鳥語啁啾。在精心裝修的縣政府大樓門廳,建筑工人在天花板上留下了三個未封閉天窗,于是20多只野鴿子飛到這里,大大方方在天花板上安下了家。即使有人走近,它們也只是轟的一聲飛開,轉而重新棲落在縣政府大樓高翹的屋檐上,久久不散。
“清水河一大怪,就是鳥住得比人還好,我們當地人都叫它(新城)鳥巢”,縣委宣傳部一工作人員調侃。
據清水河縣國土局統(tǒng)計,目前,這片空城區(qū)范圍內共有9項已成型建筑工程、8項未成型建筑工程,以及完成了3.8公里道路路基建設,新城雛形已具。呼和浩特市一名知情人士稱,新城實際投入的建設資金前后多達2億元左右。
1234下一頁課程推薦
- 初級會計職稱特色班
- 初級會計職稱精品班
- 初級會計職稱實驗班
- 初級會計職稱機考模擬系統(tǒng)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