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會計學會課題頒獎大會在京舉行
2009年3月2日,中國金融會計學會2009學術年會暨重點研究課題頒獎大會在京召開。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金融會計學會會長吳曉靈做學會工作報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中國保險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魏迎寧出席大會并就金融危機與金融會計影響做學術演講,部分專家及學者也就該問題進行了發(fā)言。來自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jiān)管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商業(yè)性金融機構的百余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吳曉靈會長首先總結了本屆理事會成立以來學會在學術研究、學術交流和學術成果轉化方面的工作,肯定了取得的成績,尤其是在企業(yè)會計準則在金融業(yè)的實施研究、金融會計事業(yè)發(fā)展歷程研究和國內、國際學術交流方面,取得了重要進步。她提出,要圍繞適應金融改革發(fā)展和增強會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能力,來開展今后的學術研究工作,要始終把學術研究作為首要工作來抓,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為重點,密切關注國際會計界的發(fā)展和動態(tài),開展我國金融業(yè)實施新企業(yè)會計準則的深層次研究。要繼續(xù)致力于推進學術成果的推廣和轉化,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加強金融會計人才培養(yǎng)工作,進一步提升會刊《金融會計》雜志質量,為促進學術成果和實踐經驗在會員單位間的共享和傳播、推動研究成果的轉化發(fā)揮更好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易綱副行長從價值理論和金融資產定價的角度提出對金融危機與金融會計問題的思考。易綱認為,從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到邊際效益論再到供需決定價格理論,價格問題始終是經濟學和會計學的核心問題。當前金融企業(yè)會計準則采用公允價值方法對金融資產計價,實際上是采用了盯市原則,該原則下交易產生的價格具有順周期性,金融資產交易價格的變化會對金融機構的資本金及資本充足率產生重要影響。在危機處置方面,美國政府采用了注資和購買不良資產兩種救市方法。從我國金融機構改制、資產剝離、注資和處置不良資產的實踐經驗來看,不良資產轉移時的定價至關重要,對之后的成本核算、成本分攤等一系列核心問題起著關鍵性作用。美國政府公布的最新金融救助方案-建立私人部門和公共部門聯(lián)合基金購買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沒有獲得預期的市場反響,就是由于方案對私人部門出資的定價沒有做出細節(jié)性安排,從而使方案的可信度大大降低。
魏迎寧副主席認為,雖然本次金融危機中,公允價值會計備受爭議,但金融危機與會計準則并沒有必然關系,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本次金融危機中,正是由于公允價值的運用,才使得金融風險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基本上可以預言,這次金融危機之后,公允價值會計的推進步伐不會停止或延緩,反而會加快。他認為,公允價值會計更加及時、充分、準確地反映了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和風險,有利于更好地評估保險市場的運行狀況,及時發(fā)現(xiàn)和化解行業(yè)風險。我們應當堅持使用公允價值會計,不斷完善其理論和方法,并積極參與國際上有關問題的研究和游戲規(guī)則的制定。
此外,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張福榮、中國農業(yè)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國家開發(fā)銀行財會局局長胡曉明、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會計部李樹華、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主任戴德明分別從金融會計風險管理與防范、金融監(jiān)管、金融創(chuàng)新等方面對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金融會計影響進行了發(fā)言。
2009學術年會是中國金融會計學會召開的首屆學術年會。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fā)的全球金融、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金融產生了很大沖擊,在金融監(jiān)管、金融經營、金融會計等領域提出了很多新的課題,在這樣的國際、國內大環(huán)境下,本屆學術年年會的召開,為金融界從會計角度反思和總結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研究金融風險的防范與化解,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受到了業(yè)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中國人民銀行 2009-3-4)
(ck)
時間:2009-03-27 責任編輯:huayaming
課程推薦
- 初級會計職稱特色班
- 初級會計職稱精品班
- 初級會計職稱實驗班
- 初級會計職稱機考模擬系統(tǒng)綜合版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