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yè)初級資格考試《公司信貸》復習核心考點(第三章)
第三章 貸款申請受理和貸前調查
1借款人
1、資格: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或主管機關)核準登記的企(事)業(yè)法人。
2、基本條件:具備經濟能力,按用途使用貸款,按期償還、恪守信用。
3、要求(略)→事業(yè)法人不需經工商部門核準登記
4、借款人的權利
①可以自主向主辦銀行或者其他銀行的經辦機構申請貸款并依條件獲得貸款;
②有權按合同約定提取和使用全部貸款;
③有權拒絕借款合同以外的附加條件;
④有權向銀行的上級監(jiān)管部門反映、舉報有關情況;
⑤在征得銀行同意后,有權向第三方轉讓債務。
5.借款人的義務
①應當如實提供銀行要求的資料,配合銀行的調查、審查、審批、發(fā)放、支付等相關工作;
②應當接受銀行對其使用信貸資金情況和有關生產經營、財務核定的監(jiān)督;
③應當按借款合同約定用途使用貸款;
④應當按貸款合同的約定及時清償貸款本息;
⑤將債務全部或部分轉讓給第三方的,應當取得銀行的同意;
⑥有危及銀行債權安全的情況時,應當及時通知銀行,同時采取保全措施。
2貸款申請受理
1、面談訪問:前期調查的主要目的在于確定是否能夠受理該筆貸款業(yè)務,是否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后續(xù)的貸款洽談,是否需要正式開始貸前調查工作。
①面談準備:提綱包括客戶總體情況、客戶信貸需求、擬向客戶推介的信貸產品等。
②面談內容:“6C”原則,即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資本(Capital)、擔保(Collateral)、環(huán)境(Condition)和控制(Control)。
2、內部意見反饋:面談情況匯報→撰寫會談紀要(包括貸款面談涉及的重要主體、獲取的重要信息、存在的問題與障礙,以及是否需要做該筆貸款的傾向性意見或建議,安全性是首要判斷能否借貸的方面)。來源233網(wǎng)校
3、貸款意向階段:業(yè)務人員應做到——以合理方式告知客戶貸款受理(口頭、書面、貸款意向書等);客戶提供貸款申請書及詳盡材料;擬定下階段公司目標計劃;將儲備項目納入貸款項目庫。
4、貸款意向書與貸款承諾的區(qū)別
①貸款意向書和貸款承諾都是貸款程序中不同階段的成果,常見于中長期貸款;但并非每一筆中長期貸款均需做貸款意向書和貸款承諾;
②貸款意向書表明該文件為要約邀請,是一種意向性的書面聲明,不具備法律效力;貸款承諾具有法律效力;
5、出具貸款意向書和貸款承諾的權限
①出具貸款意向書的權限:在項目建議書批準階段或之前,各銀行可以對符合貸款條件的項目出具貸款意向書,一般沒有權限限制,超所在行權限的項目須報上級行備案。
②出具貸款承諾的權限:項目在可行性研究報告批準階段,各銀行應按批準貸款的權限,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對外出具貸款承諾,超基層行權限的項目需報上級行審批。
6、注意事項:
①銀企合作協(xié)議中的貸款安排一般屬于貸款意向書性質,但以授信額度協(xié)議來對待的貸款安排因具有法律效力,不再屬于貸款意向書性質;
②貸款意向書、貸款承諾須按內部審批權限批準后方可對外出具。
7、貸款申請資料的準備(銀行向借款人提供制式的《借款申請書》,其他材料從略)
3貸前調查
1、定義:貸前調查是銀行受理借款人申請后,對借款人的信用等級以及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況進行調查,核實抵(質)押物、保證人情況,測定貸款風險度的過程。
2、貸前調查的方法
①現(xiàn)場調研(最直接、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包括現(xiàn)場會談、實地考察;
②搜尋調查(間接):指通過各種媒介物搜尋有價值的資料,應注意信息渠道的權威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③委托調查:中介機構或銀行自身網(wǎng)絡; 來源233網(wǎng)校
④其他方法:接觸客戶的關聯(lián)企業(yè)、競爭對手或個人,行業(yè)協(xié)會(商會)、政府的職能管理部門等。
3貸前調查的內容:
①貸款合法合規(guī)性調查;
②貸款安全性調查;
③貸款效益性調查:貸款的效益性是指貸款經營的盈利情況,是商業(yè)銀行經營管理活動的主要動力。
調查內容應包括:
A、對借款人過去三年的經營效益情況進行調查,并進一步分析行業(yè)前景、產品銷路以及競爭能力。
B、對借款人當前經營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其擬實現(xiàn)的銷售收入和利潤的真實性和可行性。
C、對借款人過去和未來給銀行帶來收入、存款、結算、結售匯等綜合效益情況進行調查、分析、預測。
4貸前調查報告內容要求
1.商業(yè)銀行固定資產貸前調查報告內容要求
2.銀行流動資金貸前調查報告內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