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減到加 新會計準則可能改寫凈利潤數字
新的會計準則漸行漸近。8月初,財政部發(fā)布了《企業(yè)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的征求意見稿,企業(yè)對于新準則的要求有了更為具體的了解,新舊準則的不同之處于是變得更加清晰,其中有關合并報表的規(guī)定就是一例。
長期以來,公司往往對少數股東持有偏見,不論是在實際操作中還是在觀念上,少數股東都似乎被排除在外。所謂少數股東,指的是子公司股份權益中不屬于母公司的部分。其實,少數并不意味弱勢,少數指的是相對于母公司股東權益的部分。一家上市公司可以擁有很多個子公司,舉例來說,A上市公司擁有三家子公司,其所持有各子公司的股份比例分別為40%、60%和80%,那么剩余的60%、40%和20%即為所謂的少數股東權益。每家上市公司事實上應視為“集團”,包括母公司與所有子公司。
根據原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企業(yè)資產的計算公式為:資產=負債+股東權益(即凈資產)+少數股東權益。新會計準則實施后,資產的計算將變?yōu)椋嘿Y產=負債+股東權益(凈資產),少數股東權益的部分將不再單列出來,而是直接并入公司的凈資產中。
此外,利潤表也反映此變化。根據原準則的規(guī)定,企業(yè)凈利潤的計算為:凈利潤=總利潤-所得稅-少數股東損益;新準則實施后,凈利潤的計算不再扣除少數股東的損益,而是包含進去,即凈利潤=總利潤-所得稅+少數股東損益,不論從合并報表還是凈利潤的角度來看,都意味著少數股東的損益將直接影響公司的經營。對此,普華永道的合伙人陳保郎表示:“事實上,少數股東本來就不應被視為公司的負資產,不應該是負債的觀念,因為所謂的負債意味著要在一定的期限內償還本金。但少數股東事實上也是公司的股東之一,他們持有的是權益股份,并不是債務,不需要在某特定時間內償還本金!
對于少數股東權益和少數股東損益的計算,從原準則下的“減”到新準則下的“加”,這一減一加不僅是對少數股東的正名,更包含會計觀念上的大轉變,這個轉變也是為了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即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確定必須體現“控制”與“整體”的概念(國際會計準則有關合并報表的部分于2005年1月1日生效)。
普華永道的陳保郎指出,從合并報表的角度來看,合并報表代表公司能掌握、控制的總資源有多少,管理層根據這些總資產去從事經營。此前中國并不強調此控制的概念,單純以量化標準為依據,僅從持有多少股份去看,即若持有一公司超過50%的股權,則合并對方的機率便提高,F在則強調母公司“控制”的概念,更多是站在全盤、整體的視野去管理,不單單考慮持有股權的多少。由于這一概念的引入,新準則實行后,母公司的決策將會直接影響子公司的經營。
對此“控制”概念,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咨詢專家、中注協(xié)專家技術委員會委員徐逸星表示,事實上合并范圍的基本思想原則就是“控制”,即便母公司只擁有子公司50%以下的股權,還是可以通過其他相關協(xié)議取得控制權,如股權委托。她還舉了另外一種情況:如果母公司投資子公司70%(的股權),子公司再投資孫公司70%的股權,則母公司擁有孫公司49%的股權,但是母公司可以通過子公司控制孫公司70%的表決權,這也表明了母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陳保郎還指出,會計反映的是公司實際上掌控多少資源。對于少數股東權益的部分,以前多半僅從形式、數字去做考量,新準則通過后,則要考慮到他們對母公司的實際影響。譬如說一個子公司明明已經負債,但母公司還是繼續(xù)提供貸款,這樣一來不但動用了母公司的總資產,更可能因為子公司還不出貸款造成母公司的虧損,影響資金的回收。另外,更透明的管理也可避免空殼子公司的成立。
新準則的實行有助于本地與國際標準的接軌。不論本地公司到境外上市還是外資公司進來收購,在相同的標準下執(zhí)行,雙方皆可節(jié)省許多時間成本。然而,安永合伙人何兆烽指出,新準則誠然利大于弊,但實行的初期可能會對投資大眾與股東產生短期的心理沖擊,譬如說股東可能無法理解為何公司資產會在一夜間由正轉為負,或為何公司的凈資產瞬間膨脹許多。但他又表示,事實上膨脹并非真的膨脹,虧損也并非真的虧損,一來一往的損益都只是核算分類上的移位,并無實質上的改變,也不會影響每股收益,因為不論是在新的還是舊的準則下,每股收益都不考慮少數股東,僅從股東權益計算,所以即便公司凈資產變負或是膨脹,都不會有任何改變。
此外,何兆烽也指出,其他相關法規(guī)如稅法、公司法等還未跟上會計改革的腳步,這些法規(guī)的修改相對耗時較多,但都與公司的凈資產息息相關。普華永道的陳保郎也表示,相較于國外會計準則數十年漸進式的發(fā)展,中國要在短期內跟上腳步,有關政府部門和企業(yè)都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2007-1-8)
長期以來,公司往往對少數股東持有偏見,不論是在實際操作中還是在觀念上,少數股東都似乎被排除在外。所謂少數股東,指的是子公司股份權益中不屬于母公司的部分。其實,少數并不意味弱勢,少數指的是相對于母公司股東權益的部分。一家上市公司可以擁有很多個子公司,舉例來說,A上市公司擁有三家子公司,其所持有各子公司的股份比例分別為40%、60%和80%,那么剩余的60%、40%和20%即為所謂的少數股東權益。每家上市公司事實上應視為“集團”,包括母公司與所有子公司。
根據原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企業(yè)資產的計算公式為:資產=負債+股東權益(即凈資產)+少數股東權益。新會計準則實施后,資產的計算將變?yōu)椋嘿Y產=負債+股東權益(凈資產),少數股東權益的部分將不再單列出來,而是直接并入公司的凈資產中。
此外,利潤表也反映此變化。根據原準則的規(guī)定,企業(yè)凈利潤的計算為:凈利潤=總利潤-所得稅-少數股東損益;新準則實施后,凈利潤的計算不再扣除少數股東的損益,而是包含進去,即凈利潤=總利潤-所得稅+少數股東損益,不論從合并報表還是凈利潤的角度來看,都意味著少數股東的損益將直接影響公司的經營。對此,普華永道的合伙人陳保郎表示:“事實上,少數股東本來就不應被視為公司的負資產,不應該是負債的觀念,因為所謂的負債意味著要在一定的期限內償還本金。但少數股東事實上也是公司的股東之一,他們持有的是權益股份,并不是債務,不需要在某特定時間內償還本金!
對于少數股東權益和少數股東損益的計算,從原準則下的“減”到新準則下的“加”,這一減一加不僅是對少數股東的正名,更包含會計觀念上的大轉變,這個轉變也是為了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即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確定必須體現“控制”與“整體”的概念(國際會計準則有關合并報表的部分于2005年1月1日生效)。
普華永道的陳保郎指出,從合并報表的角度來看,合并報表代表公司能掌握、控制的總資源有多少,管理層根據這些總資產去從事經營。此前中國并不強調此控制的概念,單純以量化標準為依據,僅從持有多少股份去看,即若持有一公司超過50%的股權,則合并對方的機率便提高,F在則強調母公司“控制”的概念,更多是站在全盤、整體的視野去管理,不單單考慮持有股權的多少。由于這一概念的引入,新準則實行后,母公司的決策將會直接影響子公司的經營。
對此“控制”概念,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咨詢專家、中注協(xié)專家技術委員會委員徐逸星表示,事實上合并范圍的基本思想原則就是“控制”,即便母公司只擁有子公司50%以下的股權,還是可以通過其他相關協(xié)議取得控制權,如股權委托。她還舉了另外一種情況:如果母公司投資子公司70%(的股權),子公司再投資孫公司70%的股權,則母公司擁有孫公司49%的股權,但是母公司可以通過子公司控制孫公司70%的表決權,這也表明了母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陳保郎還指出,會計反映的是公司實際上掌控多少資源。對于少數股東權益的部分,以前多半僅從形式、數字去做考量,新準則通過后,則要考慮到他們對母公司的實際影響。譬如說一個子公司明明已經負債,但母公司還是繼續(xù)提供貸款,這樣一來不但動用了母公司的總資產,更可能因為子公司還不出貸款造成母公司的虧損,影響資金的回收。另外,更透明的管理也可避免空殼子公司的成立。
新準則的實行有助于本地與國際標準的接軌。不論本地公司到境外上市還是外資公司進來收購,在相同的標準下執(zhí)行,雙方皆可節(jié)省許多時間成本。然而,安永合伙人何兆烽指出,新準則誠然利大于弊,但實行的初期可能會對投資大眾與股東產生短期的心理沖擊,譬如說股東可能無法理解為何公司資產會在一夜間由正轉為負,或為何公司的凈資產瞬間膨脹許多。但他又表示,事實上膨脹并非真的膨脹,虧損也并非真的虧損,一來一往的損益都只是核算分類上的移位,并無實質上的改變,也不會影響每股收益,因為不論是在新的還是舊的準則下,每股收益都不考慮少數股東,僅從股東權益計算,所以即便公司凈資產變負或是膨脹,都不會有任何改變。
此外,何兆烽也指出,其他相關法規(guī)如稅法、公司法等還未跟上會計改革的腳步,這些法規(guī)的修改相對耗時較多,但都與公司的凈資產息息相關。普華永道的陳保郎也表示,相較于國外會計準則數十年漸進式的發(fā)展,中國要在短期內跟上腳步,有關政府部門和企業(yè)都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2007-1-8)
(wlj)
時間:2009-03-27 責任編輯:huayaming
課程推薦
- 初級會計職稱特色班
- 初級會計職稱精品班
- 初級會計職稱實驗班
- 初級會計職稱機考模擬系統(tǒng)綜合版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