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準則能防“造假”嗎?
我國將從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率先執(zhí)行新的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體系。上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中國證監(jiān)會查處了瓊民源、銀廣夏、麥科特、科龍電器等一批會計上弄虛作假的案件。新會計準則體系基本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同時又保持了“中國特色”。新會計審計準則能減少上市公司舞弊嗎?上市公司中報馬上開始披露了,中小投資者看企業(yè)的財務報表應該重點看什么?本報請來業(yè)內專家為您指點迷津。
嘉賓:西南證券研發(fā)中心市場研究部經理周到;廣東科德資深分析師張亞梁;財政部中國獨立審計準則組成員、中瑞華恒信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證券特許會計師張連起;業(yè)內資深人士樂松
主持人:本報實習記者 陸洲
新會計審計準則與以前的準則相比,最大的變化有哪些?有人說這次修改是因為漏洞太多不改不行了,這種說法您覺得成立嗎?
■從“死后驗尸”到著眼未來
周到:新《企業(yè)會計準則》的最大變化是,會計核算的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隔一段時間,對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制度予以修訂,這是通行做法。事物在不斷變化中,規(guī)矩必須及時趕上!镀髽I(yè)會計準則》的修訂也是這樣。
張連起:我覺得新的會計審計準則最大的亮點就是強調“看未來,看實用,看披露”。首先是面向決策使用者和報表使用者;同時強調要著眼未來,對未來的收益進行折現,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檢驗歷史,成了死后驗尸;最后,不僅著眼內容,更著眼透明披露,消除信息不對稱給投資者帶來的誤導。我覺得這次修改倒不是因為以前的準則漏洞多,主要是世界經濟一體化客觀上要求企業(yè)必須按國際財務準則辦事,否則交易費用和財務信息的“翻譯成本”都太高了,我們的上市公司就不能真正實現“走出去”。
張亞梁:中國為什么要實施新的會計審計準則?其實,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就是中國再也不能夠搞所謂有自我特色的東西,而是應該用以記錄交易和經濟事項的符合國際準則的“商業(yè)語言”來進行。新會計準則中最大的變化或最引人注目之處就是再度引入了“公允價值”這一會計計量屬性,以體現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原來的會計審計準則說白點就是因為漏洞太多,到了不改不行的程度。我個人是完全同意這種說法的。
樂松:最大的變化應該是準則國際趨同,新準則頗有國際化味道。除了規(guī)定資產減值準備提取后不得轉回、不具投資關系的國企之間的交易因不視為關聯交易而不作披露要求以及對某些政府補助的特殊會計處理以外,新的準則和IFRS(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在實質上幾乎完全一致。
您認為新會計審計準則能否減少上市公司舞弊?能否堵住財務報表上的漏洞?在您看來,最理想、最適合中國上市公司的企業(yè)會計審計準則是什么樣的?
■防“舞弊”還要多方配合
周到:僅僅依靠制度的完善,使企業(yè)會計報表的編制完全真實地反映企業(yè)的經營狀況,那只是一種美妙的想法。因為,不管游戲規(guī)則怎樣制定,利潤只是人的主觀意識對企業(yè)經營狀況的客觀反映,兩者始終存在偏差。如,折舊年限的調整,就會影響企業(yè)的利潤,等等。
張連起:新東西肯定比舊東西好。但新準則的作用能發(fā)揮到什么程度也得考慮。在我看來,會計審計準則恐怕還不能抑制住上市公司管理層的種種不良沖動、動機和意圖,一句話,跟反腐敗一樣,我們最終目標是要達到“不敢、不能、不想”造假的效果,這僅靠修改會計審計準則實難奏效,還得靠其他各個層面的配合和完善。
張亞梁:新會計審計準則應該能夠減少上市公司的財務舞弊現象,但是絕對不可能完全堵住財務報表上的漏洞。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美國這個全世界最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里,都還存在著“安然事件”,更何況中國這種剛剛步入市場經濟的國家。前后僅僅10個月的消化時間,對于全國5000多家會計師事務所執(zhí)業(yè)的7萬多名注冊會計師來說,無疑是艱巨的挑戰(zhàn)。企業(yè)如何執(zhí)行?相應的技術手段、約束機制、監(jiān)管措施是否能同步跟進?這些都給監(jiān)管層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
樂松:至少可以減少上市公司重組中“烏鴉變鳳凰”的魔術。因為新的資產減值準則將有效遏制利用減值準備作為“秘密儲備”調節(jié)利潤的情況。新的資產減值準則規(guī)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不得轉回。它是根據我國的現實國情進行的重大變革。
上市公司中報披露馬上就要開始了,借您一雙“火眼金睛”,為中小投資者“指路”:看企業(yè)的財務報表應該重點看什么?哪幾個地方是容易“藏污納垢”的“重點關注區(qū)”?
■警惕績差公司趕“末班車”周到:隨著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即將在上市公司中施行,債務重組不僅可能成為利潤操縱的常見手段,而且也容易使利潤大起大落。并且,一些上市公司轉回資產減值損失,會在2006年度趕上末班車。因此,針對業(yè)績不穩(wěn)定或績差公司,投資者應格外關注這兩處。新《企業(yè)會計準則》的即將施行,并不改變上市公司業(yè)績整體下降的趨勢,并將很快在中期報告中反映出來。
張連起:我歸納了七大注意點:1.應收賬款類的科目。這主要看有沒有大股東違規(guī)占款,掏空上市公司。2.主營業(yè)務利潤占總利潤的比重。3.重大會計政策變化,有沒有重大的會計估計。4.或有事項,就是指可能會給企業(yè)帶來收益或損失的不確定性情況。5.體現現金流量指標的財務比率。6.跟同行業(yè)、同類企業(yè)比較,看有沒有反常現象。7.還要注意看會計報表附注。有時“正文”里沒說的可能在“附注”中披露。
張亞梁:對于一個中小投資者來說,首先要閱讀財務摘要指標,了解公司收益情況,比較公司業(yè)績的變化情況;其次,在分析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時,一些指標要重點考察,比如損益表中的主業(yè)收入、毛利、主業(yè)利潤、營業(yè)利潤、凈利潤的增長率,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賬款、存貨絕對變化和相對主業(yè)收入的比例等。如果指標出現明顯異常的變化,就需要尋找其變化的原因;第三,除了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外,公司年報中這樣幾方面的內容也需要認真閱讀,比如公司管理層對公司經營情況認可程度的信息、公司重大事件、財務報表的附注及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意見,從中可以了解公司和中介機構對公司經營情況的解釋。(北京青年報 陸洲 2006-7-2)
嘉賓:西南證券研發(fā)中心市場研究部經理周到;廣東科德資深分析師張亞梁;財政部中國獨立審計準則組成員、中瑞華恒信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證券特許會計師張連起;業(yè)內資深人士樂松
主持人:本報實習記者 陸洲
新會計審計準則與以前的準則相比,最大的變化有哪些?有人說這次修改是因為漏洞太多不改不行了,這種說法您覺得成立嗎?
■從“死后驗尸”到著眼未來
周到:新《企業(yè)會計準則》的最大變化是,會計核算的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隔一段時間,對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制度予以修訂,這是通行做法。事物在不斷變化中,規(guī)矩必須及時趕上!镀髽I(yè)會計準則》的修訂也是這樣。
張連起:我覺得新的會計審計準則最大的亮點就是強調“看未來,看實用,看披露”。首先是面向決策使用者和報表使用者;同時強調要著眼未來,對未來的收益進行折現,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檢驗歷史,成了死后驗尸;最后,不僅著眼內容,更著眼透明披露,消除信息不對稱給投資者帶來的誤導。我覺得這次修改倒不是因為以前的準則漏洞多,主要是世界經濟一體化客觀上要求企業(yè)必須按國際財務準則辦事,否則交易費用和財務信息的“翻譯成本”都太高了,我們的上市公司就不能真正實現“走出去”。
張亞梁:中國為什么要實施新的會計審計準則?其實,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就是中國再也不能夠搞所謂有自我特色的東西,而是應該用以記錄交易和經濟事項的符合國際準則的“商業(yè)語言”來進行。新會計準則中最大的變化或最引人注目之處就是再度引入了“公允價值”這一會計計量屬性,以體現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原來的會計審計準則說白點就是因為漏洞太多,到了不改不行的程度。我個人是完全同意這種說法的。
樂松:最大的變化應該是準則國際趨同,新準則頗有國際化味道。除了規(guī)定資產減值準備提取后不得轉回、不具投資關系的國企之間的交易因不視為關聯交易而不作披露要求以及對某些政府補助的特殊會計處理以外,新的準則和IFRS(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在實質上幾乎完全一致。
您認為新會計審計準則能否減少上市公司舞弊?能否堵住財務報表上的漏洞?在您看來,最理想、最適合中國上市公司的企業(yè)會計審計準則是什么樣的?
■防“舞弊”還要多方配合
周到:僅僅依靠制度的完善,使企業(yè)會計報表的編制完全真實地反映企業(yè)的經營狀況,那只是一種美妙的想法。因為,不管游戲規(guī)則怎樣制定,利潤只是人的主觀意識對企業(yè)經營狀況的客觀反映,兩者始終存在偏差。如,折舊年限的調整,就會影響企業(yè)的利潤,等等。
張連起:新東西肯定比舊東西好。但新準則的作用能發(fā)揮到什么程度也得考慮。在我看來,會計審計準則恐怕還不能抑制住上市公司管理層的種種不良沖動、動機和意圖,一句話,跟反腐敗一樣,我們最終目標是要達到“不敢、不能、不想”造假的效果,這僅靠修改會計審計準則實難奏效,還得靠其他各個層面的配合和完善。
張亞梁:新會計審計準則應該能夠減少上市公司的財務舞弊現象,但是絕對不可能完全堵住財務報表上的漏洞。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美國這個全世界最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里,都還存在著“安然事件”,更何況中國這種剛剛步入市場經濟的國家。前后僅僅10個月的消化時間,對于全國5000多家會計師事務所執(zhí)業(yè)的7萬多名注冊會計師來說,無疑是艱巨的挑戰(zhàn)。企業(yè)如何執(zhí)行?相應的技術手段、約束機制、監(jiān)管措施是否能同步跟進?這些都給監(jiān)管層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
樂松:至少可以減少上市公司重組中“烏鴉變鳳凰”的魔術。因為新的資產減值準則將有效遏制利用減值準備作為“秘密儲備”調節(jié)利潤的情況。新的資產減值準則規(guī)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不得轉回。它是根據我國的現實國情進行的重大變革。
上市公司中報披露馬上就要開始了,借您一雙“火眼金睛”,為中小投資者“指路”:看企業(yè)的財務報表應該重點看什么?哪幾個地方是容易“藏污納垢”的“重點關注區(qū)”?
■警惕績差公司趕“末班車”周到:隨著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即將在上市公司中施行,債務重組不僅可能成為利潤操縱的常見手段,而且也容易使利潤大起大落。并且,一些上市公司轉回資產減值損失,會在2006年度趕上末班車。因此,針對業(yè)績不穩(wěn)定或績差公司,投資者應格外關注這兩處。新《企業(yè)會計準則》的即將施行,并不改變上市公司業(yè)績整體下降的趨勢,并將很快在中期報告中反映出來。
張連起:我歸納了七大注意點:1.應收賬款類的科目。這主要看有沒有大股東違規(guī)占款,掏空上市公司。2.主營業(yè)務利潤占總利潤的比重。3.重大會計政策變化,有沒有重大的會計估計。4.或有事項,就是指可能會給企業(yè)帶來收益或損失的不確定性情況。5.體現現金流量指標的財務比率。6.跟同行業(yè)、同類企業(yè)比較,看有沒有反常現象。7.還要注意看會計報表附注。有時“正文”里沒說的可能在“附注”中披露。
張亞梁:對于一個中小投資者來說,首先要閱讀財務摘要指標,了解公司收益情況,比較公司業(yè)績的變化情況;其次,在分析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時,一些指標要重點考察,比如損益表中的主業(yè)收入、毛利、主業(yè)利潤、營業(yè)利潤、凈利潤的增長率,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賬款、存貨絕對變化和相對主業(yè)收入的比例等。如果指標出現明顯異常的變化,就需要尋找其變化的原因;第三,除了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外,公司年報中這樣幾方面的內容也需要認真閱讀,比如公司管理層對公司經營情況認可程度的信息、公司重大事件、財務報表的附注及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意見,從中可以了解公司和中介機構對公司經營情況的解釋。(北京青年報 陸洲 2006-7-2)
(ck)
時間:2009-03-27 責任編輯:huayaming
課程推薦
- 注冊會計師普通班
- 注冊會計師特色班
- 注冊會計師精品班
- 注冊會計師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0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6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實驗班 |
班次特色 |
900元/一門 | 購買![]() |
- 注冊會計師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最新資訊
網站地圖
財務管理高端精品課程公開課
- 非財務經理的財務課程
- 全面預算管理與控制
- 成本分析與控制
- 公司財務分析與風險防范
- 財務分析與預算實務訓練營
- 卓越財務經理提升實務
- 外匯運作與外匯風險管理
- 創(chuàng)建高績效財務團隊
- 采購成本分析與審核--500強最佳實踐
- 投資項目分析與決策
- 信用控制與應收賬款管理
- 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
- 總經理的財務管理
- 研發(fā)成本分析與控制
- 全價值鏈的營運資金管理
- Finance pour Gestionnaires Non-Financiers
- 股權投資與戰(zhàn)略并購研修班
- 投后管理與風險控制
- 移動互聯與大數據時代的財務變革與創(chuàng)新研修班
- 互聯網公司的財報披露、融資架構與財務運作
- 跨國項目管理精要
- 財務分析與決策實務
- 轉型時代的業(yè)財融合與價值創(chuàng)造--管理會計落地
- 項目預算與成本管控實務
- 工廠成本控制與價值分析
- 稅務管理與籌劃
- 管理會計高級研修班
- 企業(yè)并購重組操作實務
- 業(yè)務循環(huán)中的內控實務
- 企業(yè)經營分析與問題解決
- 職場精英必備的Excel技巧精講
- 中國會計準則難點梳理與實戰(zhàn)應用
- 現金流量與營運資本管理
- 經營哲學與管理會計的應用
- 轉讓定價與反避稅風險管理
- 商業(yè)思維與企業(yè)經營分析實務
- 中國與國際會計準則分析及應用
- 非財務經理的財務課程(精要版)
- 內部審計
- 公司上市及其后合規(guī)與信息披露
-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和運營管理